發表文章

目前顯示的是 4月, 2024的文章

3月失業率創24年新低 製造業就業待觀察

圖片
Designed by Freepik 主計總處公布的3月失業率為3.38%,創下近24年同月新低水準,呈現國內整體就業市場維持穩定向好的態勢。然而製造業就業人口卻持續負成長,顯示該產業就業情勢的好轉力道仍待時日觀察。   造就3月失業率創新低的主因,是年後轉職潮結束,大量尋職人口陸續找到工作。隨著就業人口增加、失業人口減少,統計數據自然向好。從產業別就業人數變化觀之,服務業年增10.9萬人是最大就業大軍,其中住宿餐飲業年增3萬人、醫療保健及社會工作服務業年增2.9萬人,反映國內內需消費及民生相關服務業對人力的龐大需求。   受惠於出國旅遊熱絡,帶動旅遊相關產業就業人力大增,如支援服務業年增1.6萬人、出版影音資通及休閒娛樂業就業人數也表現亮眼。整體來看,服務業及內需消費市場對於就業的拉抬力道明顯。   反觀製造業的就業情勢卻不容樂觀,3月雖月增3千人,但專家分析這與季節性因素有關,與上年同月相比,製造業就業人數仍年減1.4萬人,顯示該產業受全球經濟放緩影響,就業人力持續流失的狀況尚未獲得改善。專家認為,要等待一段時間再做判斷,目前尚難認定製造業就業已經好轉。   值得關注的是,重要就業指標"因公司業務緩縮而失業"人數已連續3個月低於10萬人,為近13年來的新低。顯示國內整體企業生產與營運穩定,無大規模工作崗位遭大量裁減的情況,就業市場維持穩健。   展望未來,根據歷年同期統計資料,4月失業率均會比3月降低0.01到0.06個百分點,就業情勢預期將持續維持穩定。不過業者仍需密切關注製造業的人力需求動態,以免製造業的就業疲軟拖累整體就業數據的樂觀表現。   總體而言,內需服務業及觀光休閒業的人力需求居高不下,成為目前就業市場的主要助力。但製造業人才流失的議題已久,仍有待政府與業者的深入因應與調整。維持製造業的競爭力和提振就業人口,不啻是當前重要的課題。就業市場雖朝向穩定發展,惟製造業就業情勢的變化,將是未來須持續觀察的重點焦點。 《 文章參考:2024-04-23  轉職潮結束 3月失業率降至3.38% │ 工商時報 》 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 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 ---------------- 人事薪資系統 人力資源發展系統 企業流程管理系統 人才招募系統 勞動事件

缺工影響薪資水準 新鮮人期望起薪34K創新高

圖片
Designed by Freepik 人力荒是當前台灣企業面臨的嚴峻課題,為因應人才短缺,企業除了開出更高的薪資條件外,也頻頻調漲年終獎金等獎勵措施,試圖吸引及留任優秀人才。在此人力需求大增但供給有限的情況下,即將步入職場的新鮮人對期望起薪水準也水漲船高,創下歷年新高紀錄。   根據104人力銀行最新統計數據,4月全台工作機會已達110.6萬個職缺,再次刷新歷史新高,凸顯企業對人才的渴求程度。為搶人才,調高薪資是最直接有效的作法。人資專家楊宗斌根據調查發現,今年大專畢業生對首份正職工作的平均月薪期望值高達34,321元,較去年增加906元,年增幅2.7%,不僅遠高於前幾年0.3%、0.4%的微幅成長,更是11年來新高。   人資專家分析,自疫情趨緩後,服務業復甦急需補足先前流失的人力;近期出口數據改善、外銷訂單回溫,製造業也紛紛面臨人力荒的困境。對這兩大產業而言,畢業季正是補人的最佳時機,加上社會新鮮人對於自身議價能力的期望心理提高,使得今年月薪期望值大幅攀升至34K水準。   若對照實際薪資行情,從104人力銀行分析2020-2022年大學畢業生的首份工作起薪數據可發現,工程與資訊通訊兩領域平均起薪最高,分別為3.5萬及3.4萬元,其中又以半導體工程師平均4.5萬元最為領先群雷。商管與社會人文領域則落在3.2萬元左右。其他頂級高薪職缺還包括商管領域的查帳審計人員3.8萬元、社工人員3.5萬元等。可見科技及專業服務人才薪資較為優渥。   此外,為留任人才企業也不吝耗資加碼年終獎金。根據政府統計,今年農曆年節工業及服務業平均年終獎金為1.69個月的獎金,創下近9年新高。其中金融業平均發放3.64個月最高,每人可領25萬餘元;製造業和不動產業分別為2.11個月及2.04個月,名列二、三名。官員表示,這「鐵三角」產業的排名已維持數年,短期內難有重大變動。   從年終獎金數額可見,各產業都在拼命留人的現象。官員指出,年終獎金金額通常與景氣狀況及產業興衰呈正相關。不過儘管製造業去年下半年景氣趨緩、庫存去化,獎金從2.14個月微幅調降至2.11個月,但由於經常性薪酬有所增加,故仍能穩坐亞軍。   總體來說,在全台人力缺口不斷擴大的背景下,各產業為補人力大舉開高薪,不僅新鮮人感受此利多而將期望起薪拉高至34K創新高,資深員工也可獲得加薪或頗豐年終獎金的厚禮。顯見人才現今在企業心

職場人際關係必備4招,讓你工作運越來越好

圖片
Designed by Freepik 在職場上,工作表現固然重要,但若缺乏良好的人際關係處理能力,也很難獲得他人的信任與好感。事實上,贏得同事的信任與好評,往往需要一些看似不起眼但卻相當有效的小技巧。以下4種小手段,或許能帶給你意想不到的正面人際能量:   主動讚美是拉近距離的第一步 每個人都渴望被重視、被肯定,能得到同事誠心實意的讚美與鼓勵,自然會讓人感到被看見、被尊重。因此,會主動向他人表達讚賞的人,不僅能以此拉近彼此的距離,也更容易贏得好感,進而在公司內建立廣泛的人脈網絡。   關鍵時刻伸出援手最能贏得信任 當同事遇到瓶頸或困難時,你第一時間伸出援手定能贏得對方的信賴。人們在最脆弱、最需要幫助的時候,如果得到適時的支援,必定會銘記於心。這份人情往往也會成為未來互惠的開端,對方日後也會樂於回饋這份善意。   尊重他人隱私是建立信任的基礎 與人相處需要保持適當的社交距離,尤其是在職場。善於尊重同事隱私界線的人,不會逾矩打探私事或追問過多個人私密,反而讓人感到自在放鬆。人們面對這類人時,自然會願意敞開心胸,主動拉近距離,進而與其建立穩固的信任關係。   同理心是化解矛盾的良方 當能夠站在對方的立場,用同理心觀察並思考對方的感受與需求時,就等於是在向對方傳達一種無聲的理解與認同。擁有高度同理心的人,更容易贏得他人的信任和諒解,化解彼此間的分歧或矛盾,形成良性的信任互動循環。   總之,在職場上贏得他人信任的關鍵,除了工作本身的專業能力之外,同時也需要具備良好的人際手腕。通過主動讚賞、給予實質援助、尊重隱私以及展現同理心,不僅讓同事對你產生好感,也讓你更容易在工作上贏得夥伴的信賴,彼此之間能夠形成緊密無間的合作default氣。這些看似不起眼的小技巧,卻能為你在職場上贏得意想不到的正面人際能量,成為你在辦公室裡立足的重要基石。   人,往往是企業最寶貴的資產,也是最大的資本。只有用心經營人際關係,才能在職場上贏得夥伴的祕密武器,讓你無往不利,無所不能。相較於單打獨鬥,與人合作無疑能發揮更大的能量,讓組織的整體實力遠超過個人的總和,是職場上立足的不二法門。 《 文章參考:2024-04-18 職場上最難的是人際關係!能被同事記在心裡的人,都會做到4件小事 │商周 》 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 ---------------------

企業如何找到對的人?從性格、價值觀到能力,3 大面向教你挑選人才

圖片
Designed by Freepik 在人力資源缺乏的時代,企業如何物色合適的人才並最大程度發揮他們的潛能,攸關公司的長期發展。許多企業常見的錯誤是急於填補職缺空缺,卻忽視了對人才素質的重視,結果付出慘痛代價。事實上,要找到對的人才,企業必須先擬定清晰的「人才規格」,從個性特質、價值觀以及能力等面向,刻劃出適合該職位的標準條件,再從應徵者中評估並甄選人選。   首先,積極主動且自律是人才必備的個性特質。這類型的員工不會被動等待指令,而是願意主動創造價值,對公司的利潤貢獻最大。台積電之所以能成為台灣科技業的護國神山,除了技術實力外,自律且積極主動的員工文化是關鍵因素。相反地,大多數台灣公司講究的是「紀律」而非「自律」,長期以來形塑的是父權式管理風格,導致團隊缺乏創意與積極性。一個人過往的學業成績、工作績效表現佳,也反映出自律的個性特質,而整潔的外表儀容同樣能從側面觀察自律程度。   其次,價值觀方面,人才必須能以公司及大多數人的利益為優先考量,而非片面追求個人好處。許多企業招募新血時,忽視了價值觀的重要性,結果被個人主義者所迷惑而決策失誤。筆者創業之初,曾遭遇被錄用的業務人員將公司資源據為己有、唯利是圖而最終另起爐灶自立門戶的窘況,令人深有體會。相反地,具有高度責任感的人才,會先為公司賣命貢獻創造價值,等待公司給予應有的晉升及薪酬,而不會斤斤計較。   再者,管理能力遠比專業技能更為重要,尤其是在主管階層。面試時可評估應徵者是否具備團隊領導及服務經驗,像是在學生時期擔任過社團幹部或班長等,這些經歷有助於掌握如何帶領並服務團隊夥伴。畢竟,團隊的產出遠不止是單一專業人才的線性加總,而是群策群力的綜合能量,因此掌控管理能力的主管,能帶領團隊創造出超乎單一人才之外的力量。   總括來說,人才是企業賺錢的關鍵資產,而非僅是付出薪水的負擔。用對合適的人才不但能為公司創造龐大的價值,更能避免錯用人才所帶來的龐大損失。據估算,錯用一位基層員工的損失至少是半年薪水,而錯用一位高階主管更是高達三年的年薪開支,其中包含招募費用、面試時間成本、試用期的錯置效率成本、團隊士氣影響等等。因此,企業應像篩選婚姻對象般審慎挑選人才,一旦發現錯置也要果斷處理更換,切勿糾纏不清而延誤公司發展腳步。唯有循著個性、價值觀與能力等三大面向精心甄選人才,企業方能真正找到供給發展的動能,為公司創富賺錢,在人力資

112年報稅懶人包:幫您搞懂個人綜合所得稅怎麼報!

圖片
Designed by Freepik 申報個人綜合所得稅的月份已到來,本文將詳述應納稅額的計算方式與範例說明,讓您瞭解如何節稅以及預計要繳納的稅額會有多少。此外,112年綜合所得稅免稅額、標準扣除額、薪資所得特別扣除額、身心障礙特別扣除額、課稅級距金額及退職所得定額免稅金額,將依據消費者物價指數進行調整,調整的部分在本文中以「 * 」標記,詳情可參閱財政部賦稅署< 公告112年度綜合所得稅及所得基本稅額相關免稅額、扣除額、課稅級距及計算退職所得定額免稅之金額 >。   一、計算個人綜合所得稅應納稅額 (一) 公式說明 要計算出您的應納稅額,須套用「 步驟   : 綜合所得稅淨額 」和「 步驟  :綜合所得稅應納稅額」公式,而此說明也帶您一步步去瞭解公式中的每個項目「 步驟   ~  步驟  」。   1 計算「綜合所得總額」 以去年(1月至12月)為計算範圍,納稅義務人本人、配偶及受扶養親屬若有以下所得,必須一併申報:營利、執行業務、薪資、利息、租賃、權利金、自力耕作漁牧林礦、財產交易、競技競賽及機會中獎之獎金或給與、退職所得,以及其他所得。 ※ 注意事項: 1. 領政府發放的「疫情相關津貼補助」,免計入所得。 2. 納稅義務人、配偶或申報受扶養親屬有「薪資收入」者,應分別就「薪資所得特別扣除額」或「必要費用」2擇1減除,減除後的餘額為薪資所得: 項目 (2擇1) 說明 (一) 薪資所得特別扣除額 每人可扣除207,000元*,全年薪資收入未達207,000元*者,僅得就其全年薪資收入總額全數扣除。 (二) 必要費用 與提供勞務直接相關,由所得人負擔的「職業專用服裝費」、「進修訓練費」、「職業上工具支出」3項必要費用為限。   2 計算「免稅額」 關於那些人可列為免稅額之扶養親屬,請參閱< 免稅額、基本生活費差額及投資新創事業公司減除金額篇 >。 身分別 說明 金額 (單位:新臺幣/元) 未滿70歲 納稅義務人本人、配偶及受扶養親屬 92,000元*/人 年滿70歲 納稅義務人本人、配偶及受扶養之直系尊親屬 138,000元*/人   3 計算「一般扣除額」 「標準扣除額」和「列舉扣除額」2擇1計算。「標準扣除額」不需提供任何文件;「列舉扣除額」所需之證明文件,請參閱< 國稅節稅手冊-扣除額篇 >。 (一) 標準扣除額 身分別